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中国人不来泰国旅游了?可曼谷街头,中国游客却明明多了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4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上图片为广告

广告投放请添加微信


thaitoutiaojun


Thailand Headlines

泰国头条新闻


最近,泰国又上热搜了。

“中国游客为何不去泰国了?”


挺奇怪的,这么一个泰国本身应当关注的东西,怎么就成了中国的热搜。

话题之下的内容,还是千篇一律的节奏——

泰国贵、泰国签证贵、泰国割腰子、泰国拿中国游客当韭菜、海南岛还没玩够你去什么泰国……让人看了挺无语的。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实际上,我们在泰国本地的观感,与这个问题本身的题面,并不符合。



上图为广告宣传


在泰国的同胞们,不知大家感觉到了没有。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曼谷街面上的中国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马路上常可以看到一队又一队的旅游大巴,虎虎生风,穿街过巷。

车身上,用斗大的中文写着“XX体验旅”、“XX贵宾团”,一看就知道运的是中国人。

到了晚上,辉煌一带的马路边上,变成过夜待命的旅游大巴休憩的世界。

路边的灌木丛成了泰国司机师傅们的放松的场所,在夜色中散发着可疑的气息。


一些专门接待游客的餐厅和酒店门前,从年初的“门可罗雀”,变成了门庭若市。

停车场被旅游大巴塞得满满当当,保安指挥司机倒车挪位,一头大汗,黝黑的脸上泛着油亮的红光。

五六个人一拨的中国游客,穿着五彩的长裙,在人行道上往来穿梭。

不知道是要去吃饭,还是要寻找自己的酒店。


城里比较繁华的地段,以及酒店比较集中的街区,那一片的7-11便利店,都被说中文的顾客所占领。

他们买东西的架势,不像是购物,而更像是搬家。

一边吆喝着“随便拿,多装点!”一边地头跟手机另一头的不知是谁在那儿请示:“还要点啥?要不要我拍照过去发给你?”

边上的泰国街坊,一脸友邦惊诧。

收银台的泰国小妹则见怪不怪,熟练地一秒切换中文:“微信还是支付宝?”


辉煌一带的小区里,本来就常有外国日租客出没。

一到七月,就更是热闹非凡。

公寓一楼的lobby,常有戴着眼镜学生模样的中国女孩,推着行李箱在那儿等钥匙。

夜里宁静的游泳池,经常风一般地飞来几个聒噪的美女(说中文为主,偶尔也有韩语),像是中国古代神话里下凡沐浴的仙女一般,在泳池里嬉戏打闹,拍够二十条朋友圈的美照,然后像聊斋里的狐仙一般,绝尘而去。

留下一池寂寞的涟漪,夜色中久久不能平息。


机场里,也是同样的景象。

去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接人的时候,你能久违地看到很多中国游客,以及接待他们的中文导游。

旅游团的人数,一般不多,少则六七人,多则不过十二三。

虽然每个团人不多,但是团的数量不算少,一趟飞机落地,便能看到好几个类似的小团,在到达大厅的角落里,安静地聆听导游的介绍。

没了当年“千人大团占机场”的恢弘,但是看着也让人心里生出一丝似曾相识的暖意。

门外,七月的梅雨连绵不绝,将水泥的地板涂上一层光滑的镜面。

街头,是一队队穿着泰国校服的女生——一看就不是泰国人的样子。

远处天空中,闪耀尾灯的客机,在浓密的云层中时隐时现。

如深海的水藻中,穿梭的游鱼。


江湖相传,巴菲特老爷爷当年买股票,不喜欢看财报,而是喜欢蹲在火车站数车罐皮。

发车的油罐车多,他就买石油股;开出的水泥车多,他就买建材股。

在泰这些年,我也常用马路上旅游大巴的数量,来估算泰国旅游业复苏的程度。

很多时候,甚至比泰旅局的数据要更加精准……


当初2017年泰国第一次“打击低价团”那会儿,整个辉煌地区的旅游大巴,几乎一夜之间彻底消失。足足过了半年,才勉强缓过劲儿来。

后来,疫情来了,路边和停车场里的大巴,又一次灭绝得无影无踪。甚至连酒店、餐厅自己都关门了。

整个辉煌区,甚至整个曼谷的街面上,再也没有见过写着中文的大巴车队。

直到,最近几个星期,才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对于这种景象,其实老汉感到有些困惑。

不是都说:泰国签证太难办,中国游客不回来了吗?

从4月到7月,泰国华语传媒的“主旋律”,似乎就是批判泰国糟糕的旅游签政策,哀叹乃至咒骂这种“昏招蠢政”葬送了泰国旅游的大好前程。

平心而论,这种激愤的吐槽,所言确有其事。

从2023年2月中国开放境外团游以来,中国游客重返泰国的速度,确实远不如疫情之前,让翘首以待“游客狂潮”的泰国业者大失所望。

泰旅局夸下海口,2023年接待中国游客500万,可到了六月底,这个目标才完成了一百四十多万。


这其中的缘由,众说纷纭,但是泰国新签证政策过于繁琐昂贵,旅行社大批量办理签证受阻,普遍被视为其中一大原因。

于是,“泰国旅游”突然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禁忌话题。

国内的网友一提到泰国,就是“噶腰子”,就是“祖国大好河山不去玩,去劳什子泰国作甚……”;

至于泰国的华人呢?大多数还是希望中国游客重返泰国。

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知哪里来的深仇大恨,一提到泰国,就要带节奏,满口“泰国活该,不作不死”的怒骂。

似乎,但凡你给泰国说句好话,对泰国旅游业表现出一丁点正面预期,都会被一片骂声淹没。

仿佛只有一个自作自受的萧条泰国,才能抚慰人们心中莫名的愤懑。


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游客对泰国是否真的已经出现具有针对性的“累觉不爱”?

这一点,本身就很成问题。

命题本身有漏洞,对命题的解读,就更是无中生有。

这种“累觉不爱”即便存在,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是中国自身消费力放缓的结果,还是泰国自身“作死”所造成的恶果——又是否经过认真的思考?


实际上,如果你将目光看得更广阔一点,便很容易发现:中国游客的减少,并非泰国独有。来泰人数减少的,也并非中国一家。

目前中国赴东南亚各国的游客,实际上都只达到2019年的30%左右。

其中泰国35.9%、印度尼西亚38.8%、越南34.3%、新加坡25.2%、菲律宾13.8%。而中国游客赴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游客,同样在这一水平线上下。

而6月底中国游客占全部泰国境外游客的20%,其实和2019年水平很接近。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出现“中国游客的单独下滑”,而是总体性下降。

同样,不光是中国,根据泰旅局的报道,今年泰国难以实现85万日本游客赴泰旅游的目标,而“85万”这个数字,也不过是泰国2019年日本游客总数的50%。

如果是“泰国签证制度吓跑了中国人”,那么其他国家,又是为什么没招来中国人呢?

如果泰国用签证针对了中国人,那么日本人为何也不来了呢?


中国游客复苏缓慢,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中国游客重返泰国的增速正在悄悄上升,也是一种事实。

从泰旅局的数据来看,中国游客在2023年上半年,确实只完成了全年指标的五分之一,数据非常难看。

但这种“难看”,主要是被2—5月缓慢的起步阶段数据所拖累。

我们很少听到有人说“7月来泰游客不足”,而是“上半年游客不足”。上半年长时间跨度的糟糕数据,遮蔽了7月以来的转变趋势。

实际上,六月下旬,来泰中国游客的数量,就开始出现增长。到6月的最后一周,单周入境中国游客已经接近十万人,环比增速达到19%以上。

而这一入境人数,还在继续增长当中。


在暑期、国庆和新年,中国游客单月入境泰国的人数,势必会比6月底的水平更高。

就算达不到泰国旅游局预想的“月均百万”,但也不会低于目前月均三十万的水平。

按照这个“最低速度”推算,此后中国游客入境泰国只要不出现负增长,2023年下半年入境泰国的中国游客也保底能达到200万人,与上半年相加,全年接近目标的60%。


这一简单计算,可以与曼谷街头感受到的“回暖”迹象,相互印证。

比起“泰国痛失中国市场”的情绪化描述,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是:中国游客重返泰国虽不及疫情前,但正在稳步增长中。

如果这种增长是虚假的,如果中国游客真的像某些愤怒的网友说的那样“根本办不了签证”,那么我在街上看到的中国人,夜晚停满一路的旅游大巴,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春武里旅游大巴翻覆事故中,那一车受伤的中国游客,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种“虽不复当年,但也没那么糟”的回暖,来源于何处?

有人推测,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是舆论本身夸大了泰国旅游业的困境,二来是泰国当局自身亡羊补牢的行动,起到了作用。


什么叫“夸大了困境”?

泰国外交部推进的签证新政策,其实主要影响的是大型的廉价赴泰团游,对于自由行散客,以及小型定制团影响并不大。

大多数来泰游客和旅行团,其实基本可以通过15天的落地签满足在泰逗留需求。即便是相传“极难办”的旅游签,其实在6月也已经能在一到两周内出签。

一些人,出于对泰国收紧长期签证的不满,有意无意地夸大了旅游签本身办理的难度,以及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游客来泰国,远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困难。

不然,曼谷大街上那些中国游客,岂不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与此同时,泰国政府自己,其实也在不断自救。

活人不能尿憋死,有钱不赚王八蛋。

泰国外交部坑人的签证系统,不但深受国人吐槽,也很不受泰国自己人待见——泰旅局、泰建泰党素达拉贵夫人(本来是下一届旅游部长热门人选,但是突然辞职了)、泰国各种旅游行业协会、甚至是泰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自己,其实都是怨声载道。

因此,早在6月,泰国外交部便承诺,要实现“赴泰旅游,七天出签”。

虽然并没说清这个“七天出签”到底何时才能落实,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财源所在,泰国外交部不可能一条道走到黑,断人财路,害人害己。

而近期根据一些来泰读者和代办机构的反馈,来泰旅游签证的办理确实正在逐步放宽。来泰中国游客及游团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放宽的结果。


泰国签证收紧,可能确实是中国赴泰旅游的负面因素,但是将其简单列为“决定性因素”,未免失之草率,过于武断。

实际上,中国游客来泰少,根本可能就是“国际旅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萧条”的一个本地案例。

有些问题,并没有夹带私货的批评者所渲染的那样严重,也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得到泰国政府顺水推舟解决。

如今,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春江水暖的迹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泰国旅游业的复苏,前景可期,中国游客重返泰国的浪潮,或许不会像洪水一般突如其来,却也必将逐渐而坚定地走向现实。

这,就是老汉从身边所见,心中所思,而得出的结论。


可以嫌弃泰国“欢迎得不够热烈”,但是不要臆造子虚乌有的“泰国不欢迎”。

我们当然希望,泰国能够对华进一步开放,实行免落地签证费之类的刺激政策,中国游客来泰一定会出现20%以上的增长。

但是,倘若泰国不这么做,也没必要用情绪代替事实,虚构“泰国被中国人嫌弃”的惨状。

因为,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雨季的曼谷,如被浣洗过的秀发,沉静而绵软。

夜色之下,浓云翻滚,又有数不清的旅游大巴,停在城市的角落,在不需要空调的凉爽夜风中,打开车窗,沉沉睡去。

明日,当又一轮黎明升起,这些沉睡的巨兽,又将苏醒。

它们将奔腾于城市的酒店、机场、餐厅之间,将无数远道而来的游客,送到他们所想要去到的地方。

乌云将会散去,雨后的泰国,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蓝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泰国头条新闻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内容查看

www.thaiheadlines.com











更多新闻资讯、新闻回顾也可关注头条新闻最新资讯号—泰新社


广告时间

以上图片为广告

看完后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