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董事长金煜超期任职引关注,上海银行多次挑战监管红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0 1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罚单客诉不断、多位高管超期任职,上海银行屡次挑战监管红线?


  拾盐士|出品


近日,银行业迎来一波高管变动潮。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宣布高管人事调整。


据媒体报道,截至到6月9日,今年就已有75位银行高管离任,涵盖董事长、副行长、执行董事、首席风险官等多个职位。而这些高管离任的主因多为年龄原因、“到期退役”以及工作调整。


《拾盐士》关注到,2023年以来有多家上市银行高管按照“关键人员7年轮岗”的监管要求,辞去了银行重要管理岗位。例如吉林九台农商行前董事长高兵、广州农商行原行长易雪飞、青岛农商行原董秘隋功新、原董事长刘仲生、原行长刘宗波、原监事长柳兴刚等,均因为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而陆续辞任。


但与此同时,也有上市银行高管无视监管规定,“超期服役”的现象也其实不少见。最近,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等一众高管就被曝出超期任职,回避银保监会监管要求,引发业内关注。


屡次触碰监管红线被罚

董事长金煜等高管“超期任职”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银行现任董事长金煜于2011年7月从上海分行副行长任上,到上海银行赴任行长。


2015年2月,时任上海银行董事长的范一飞升任央行副行长,上海银行董事长一职由金煜接任。至今为止,金煜在上海银行董事长的任上已有八年多,已违反了银保监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董事长金煜,上海银行的多位高管也存在超期任职问题。现任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任职于2012年,至今已履职10年;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2016年7月起上任,距离任期满7年仅剩不足一个月;而董事会秘书李晓红早在2010年12月就已任职,至今已13年之久。


除此之外,上海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黄涛于2013年任职、2021年离任,在职时间也有8年之久。


对于《指导意见》的落实,银保监会曾经规定:存量任职回避问题原则上于2022年底前清理完毕但如今2023年已经过半,上海银行仍未履行监管规定,也让业内对其内控管理产生质疑。


除了董事长和一众高管的超长任期违反了监管规定,上海银行近两年也是多次触碰监管红线,多次收到罚单。


今年4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网站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显示,上海银行因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8项违法事实被予以警告,且处以罚款9834.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9万元,罚没款合计9854.4万元人民币。


通过梳理银保监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可知,这并非是上海银行首次因“内保外贷”业务被罚。


2020年8月,上海银保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列出了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上海银行的23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包括“内保外贷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合计罚没1652万元。


2021年7月,上海银行因贷款管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等六项违法违规行为罚款460万元。


2022年2月,上海银行因被同业投资业务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担保罚240万元,深圳分行因其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等被罚60万元,天津分行因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管理规定被罚59万元。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上海银行出现了51次违规行为,罚款金额从20万元到1625万元不等。


上述问题均指向上海银行内控管理隐忧。如今,监管部门表示要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进一步强调金融风险、金融合规问题的重要性。作为国内万亿大行之一的上海银行也应更加重视风控问题,主动规避种种风险。


业绩增速下滑

多项重要指标下滑,不良率上升


从资产规模来看,如今上海银行位居城商行前三。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资产规模为2.97万亿元,同比增加7.69%,仅次于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


但从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看,上海银行相对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而言业绩已隐有增长乏力趋势。2022年,上海银行营收约531亿元,同比下降了5.54%;全年净利润约223亿元,同比增长1.08%。


从ROE与ROA指标上看,2023一季度,上海银行ROE、ROA分别为2.69%、0.21%,分别同比下滑3.93%、4.55%。实际上,上海银行已经连续6个季度ROE负增长,ROA也有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滑。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上海银行营业指标增速一直呈现下滑态势。2020-2022年的三年间,上海银行的营收分别为507.46亿元、562.30亿元、531.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0.81%、-5.54%。而净利润分别为209.15亿元、220.80亿元、223.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86%、5.57%、1.08%。


不仅如此,上海银行还是2022年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家营收负增长的上市银行。


将上海银行的营收数据拆分来看,占比最大的主营业务是利息净收入,其次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


但是,在2022年这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利息净收入为380亿元,占比71.6%,同比下跌6.0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幅度更大,2022年为64.93亿元,同比跌28.23%;投资收益同比微跌1.63%。


到了2023年一季度,上海银行多项收入指标持续恶化,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1.7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15.7%,投资收益大跌76.22%。


除了业绩低迷,根据财报显示,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均在上升。


作为曾经的“城商行二哥”,上海银行一直被江苏银行紧紧追赶。到2022年末,上海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被江苏银行超越。从不良贷款率数据看,上海银行不良率在上升,而江苏银行在下降。截至2022年,上海银行不良率攀升至1.25%,江苏银行降至0.94%。


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达到了162.94亿元,同比增加了6.53%;到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再次增长至167.75亿元。


《拾盐士》还注意到,2022年底上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91.61%,同比下滑9.52个百分点;到了2023年一季度,拨备覆盖率又下降了4.77个百分点,在业内处于下游水平。


客诉量巨高不下背后

内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海本地城商行代表,上海银行除了受到多次监管处罚,还面临严重的客诉问题,不仅是上海市内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银行之一,甚至还曾因为服务态度差遭网络大V怒怼而上了热搜。


据上海银保监局披露数据,2022年上海银行消费者投诉量为885件,位列辖内中资法人银行首位。而近三年,上海银行的消费者投诉量逐年增加,2020-2022年,上海银行被投诉量分别为510件、829件、885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已连续两年位列辖内中资法人银行首位。


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上海银行可以发现,上海银行相关投诉达到百余条,被客户投诉的问题则涉及暴力催收、疑似虚假放贷、未授权下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等种种问题。


其中,有多名用户反映上海银行存在疑似盗用个人信息违规放贷的问题。一位用户投诉称其征信记录莫名出现一条贷款记录显示:“2021年08月19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截至2023年05月,信用额度25600元(人民币),余额为0,当前无逾”,经认真核实后发现自己从未贷过这笔贷款。


该用户表示,上海银行这种行为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并严重怀疑“上海银行盗取盗用用户信息”。


消费者在投诉中附上的证明材料


面对数量多、问题严重的海量客诉,上海银行也是时候认真反思下自身的内控管理水平并加以改进了。


在今年收到“亿元罚单”后,上海银行曾公开表示,“将持续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依法稳健经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未来能否真正提升内控管理、整改高管超期任职等问题,有待持续观察!



往期推荐:





燃油车应战新能源,汽车进入“白菜价时代”


胡润“百富”沧桑剧变:有人财富暴增,有人失落离场


融创境外债“化险”踏出重要一步,孙宏斌深刻反思


销量与投诉量齐飞,不降价的吉利汽车要打“价值战”


万达商管上市前夕风波不止:申请发债被证监会问询,短债压力也不小









已入驻新媒体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