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303所】吕杰锋——爱达邮轮船体涂装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31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吕杰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近年来主要从事邮轮游艇设计方向的研究与实践。






//
爱达邮轮船体涂装的故事
//



美国《今日美国》(USA TODAY)日报在2018年2月17日的一篇题为《船体艺术趋于狂野:邮轮公司在船上绘制的疯狂内容》(Hull art gone wild: The crazy things cruise lines are painting on ships)的文章中说道:“还记得曾经几乎每艘邮轮的船体都被漆成清爽的白色或海军蓝吗?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邮轮公司开始在他们的船只上添加‘船体艺术’——从几英里外就能看到的巨大、精致的设计。”而该文开篇所举的第一个例子,便是爱达邮轮的船体涂装,因为这种如今已风靡全球邮轮业的艺术形式,正是肇始于20世纪末的爱达邮轮。而船体上后来被人们称为“大眼红唇”的涂装图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船体艺术趋于狂野》文中所配的爱达邮轮船体涂装图

1.爱达邮轮 

爱达邮轮(AIDA Cruises)是英美邮轮公司嘉年华邮轮集团在德国市场上的一个品牌,其公司位于德国罗斯托克。商标的拥有者和船主是嘉年华公司位于热那亚的南欧子公司歌诗达邮轮。歌诗达执掌的爱达邮轮(AIDA Cruises)和歌诗达邮轮(Costa Crociere)两个品牌,旗下邮轮都悬挂意大利旗。

嘉年华邮轮集团旗下品牌

爱达邮轮拥有悠久而曲折的历史。其旗下最早的邮轮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东德国家企业德意志斯里得雷(Deutsche Seereederei)公司的人民友谊号 (Volkerfreundschaft,由原属于瑞典-美国轮船的“安德雷-多日亚号”轮船改建而来) 。该轮在1985年退役,被在西德于1981年建造的轮船“亚空娜号”(Arkona)代替,1991年东西德国合并之后,“亚空娜号”被西德的见旅公司(Seetours)常年承包。1994年德意志斯里德雷向芬兰的造船厂定购了新的船只,取名“爱达号”(AIDA),“爱达”品牌正式诞生,新船“爱达号”正1996年投入使用。1997年,“爱达号”被出售给了挪威人邮轮公司,而同时见旅从德国的旅游业巨头图易(TUI)分离,为以后爱达邮轮公司的成立设下了基础。1999年,新的见旅与德意志斯里德雷旗下的邮轮部门重组,并从挪威人处购回了“爱达号”,并被半岛东方公主(P&O Princess)邮轮公司整体收购,以借此进入德国市场。2001年,“爱达号”被更名为“爱达卡拉号”(AIDAcara),从此奠定了爱达邮轮以“AIDA+”为名称的基础,此后的邮轮都以此模式命名。2002年, “爱达维塔号”(AIDAvita)正式投入运营,至此见旅成为了德国最大的邮轮运营商。2003年4月半岛东方公主邮轮连同旗下的“爱达”品牌一起并入嘉年华邮轮集团,同年,爱达的第三艘邮轮“”爱达奥拉号”(AIDAaura)号投入使用。2004年,见旅公司正式更名为爱达邮轮公司,成为嘉年华在德国的邮轮公司。
 
爱达邮轮公司发展历程

在发展过程中,爱达邮轮逐渐形成了趋向年轻化与自由化的品牌定位,主要客户是年轻活跃、个性休闲、自由洒脱的旅行者们,主打“带游客体验发现的乐趣和轻松的氛围”理念。因此,船上的服务以日常的轻松氛围为主调,还引入了“俱乐部船”的概念,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船上以及岸上的娱乐活动和年轻化、个性化的休闲体验带给客人最大的身心愉悦,船上设施也多以鲜艳明媚的色彩渲染,从而显得朝气蓬勃、时尚简约。

截至目前,爱达邮轮公司船队共有投入运营的邮轮14条,另有2艘在建中。以上邮轮分别基于5个平台(经典级别3艘、斯芬克斯级别7艘、亥伯龙级别2艘、太阳神3艘及旧船改造1艘)。从中不难发现,爱达邮轮新船下水的节奏越来越越紧凑,船型也变得越来越大。




爱达邮轮公司船队
 

2.“爱达”其名与歌剧《阿依达》 

作为公司品牌和船队船只命名基础的“爱达”(AIDA)一词,实际上来自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创作的著名的同名歌剧《阿依达》(AIDA)中的主角名字,这一人物角色和歌剧故事都是虚构的。

歌剧《阿依达》不同时期的海报

1869年,为了庆祝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于下令在开罗建成了一座大型歌剧院,命名为“意大利歌剧院”。剧院落成后的首场演出必须上演一场一部新创作的高质量歌剧,总督邀请当时最富盛名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为其写一部歌剧,但遭到了拒绝。不久后,法国著名的埃及学家马里埃特·贝伊(François Auguste Ferdinand Mariette,1821~1881,时任埃及博物馆馆长,“贝伊”是埃及总督授予的贵族称号),受埃及总督委托,以埃及的寺院祭坛下发掘出土的一对男女骨骸为中心,构想出一个凄美的故事,并把它寄给了威尔第。威尔第深受感动,又请法国剧作家卡米埃·迪·洛克莱用法语写了脚本。1871年12月24日,《阿依达》在开罗的意大利歌剧院首演(原计划1870年12月上演,因普法战争爆发推迟),世界著名大提琴家博泰西尼担纲指挥(埃及总督原希望威尔第指挥演出,但威尔第不能坐船无法去开罗)。1872年2月8日,威尔第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指挥了该剧在欧洲的首演,取得巨大成功。此后,《阿依达》相继在纽约(1873年)、柏林(1874年)、巴黎和伦敦(1876年)等各地上演,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上演场次最多的一部歌剧。

朱塞佩·威尔第

马里埃特·贝伊

《阿依达》是一部四幕七景歌剧,描写了交战国双方皇帝的女儿在她们同时深爱着的一位恋人之间所作的生死选择的故事:古埃及法老王时代,东非大陆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交战,埃及战将拉达梅斯将率军出征,与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斯罗交战。此时,埃及王的女儿阿慕诺丽斯与自己的女奴阿依达都爱恋着战将拉达梅斯,而阿依达正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当然,这是阿依达心中的秘密。不久,拉达梅斯凯旋而归,埃及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痛苦的阿依达竟在俘虏中发现了伪装成士兵的自己的父亲——埃塞俄比亚国王。在父亲的极力劝说下,阿依达与拉达梅斯约会,探听到埃军再次攻打祖国的路线。不料,这一切被暗中偷听的公主阿慕诺丽斯看到并告知埃及国王。深爱着阿依达的拉达梅斯决定放走阿依达父女,而自己留下来等待死亡。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拉达梅斯最终面临着被活埋的判决,此时,他思念的阿依达回到他的身边,两人怀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告别一切,安然死去,身穿丧服的阿慕诺丽斯跪在地牢的石板上,流着泪祝愿拉达梅斯的灵魂安息。

歌剧《阿依达》剧照

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首先着意刻画的是埃及公主阿慕诺丽斯的女奴——埃塞俄比亚的公主阿依达,他用最优美的旋律勾画出其人道主义道德理念中的理想形象:善良、正直、坚强,追求自由,为了永恒的爱情而牺牲自我。而阿依达角色在舞台上的外形,成为了这一理想形象的外在直观表现。

3.阿依达角色眼妆与古埃及文化符号 

在歌剧《阿依达》的海报和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被符号化的眼妆形象。实际上,对眼睛的强调在古埃及文化中非常常见。

歌剧《阿依达》海报中的眼睛与眼妆

在12000年前的埃及,不论是当时惊艳四方的埃及艳后还是当时的普通埃及民众(甚至男性),都喜欢把眼睛精心化装成迷人的烟灰色。而据古埃及流传下来的遗物和文献显示,当时埃及的男男女女,从仆人到皇后,每个人都会用黑色及绿色粉末,厚厚地涂抹在眼睛周围。因为那时的他们相信,眼线(眼影)具有太阳神的魔力,不仅能让自己更加吸引到别人注意,同时也能防止眼疾的传染。后来埃及眼妆就以驱邪保平安的方式,从希腊、罗马传入阿拉伯,二十世纪传入欧洲,后来在明治时期才传入日本,现在已成为风靡世界的妆容。

古埃及文物上的眼妆

古埃及对对眼妆的看重,甚至上升到一种符号崇拜,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荷鲁斯之眼”。荷鲁斯之眼(The Eye of Horus),是鹰头神(亦称天空之神或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眼睛,又称乌加特之眼(Wedjat Eye),具有神圣的含义,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君权。古埃及人也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他们复活重生时发挥作用,所以在例如在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门的木乃伊上也绘有有荷鲁斯之眼。它还是古埃及历史时期最为普遍和受欢迎的护身符。荷鲁斯之眼还与古埃及人的计数方法有联系。荷鲁斯之眼的具体形象是一只人类的眼睛,眼角装饰线条,眼睛下方有宰鹰面颊的标记。

荷鲁斯之眼

4.  “大眼红唇”与菲利克斯·布特纳 

1996年,爱达邮轮公司聘请德国艺术家菲利克斯·布特纳为爱达邮轮的第一艘邮轮“爱达号”设计了船体涂装。也许是考虑到爱达品牌背后的古埃及故事,布特纳创作了“大眼红唇”的主题图案。这一图案实施后获得了国际认可,随后其他邮轮公司开始效仿,爱达邮轮也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船体艺术(HullArt)潮流的开创者。同时,布特纳也设计了爱达邮轮的商标图案,并参与了爱达邮轮的艺术性室内设计。

1996年的“爱达号”邮轮(后更名为“爱达卡拉号”,舷号有改动)

爱达邮轮商标

菲利克斯·布特纳(Felixs Büttner),1940年生于德国东部的梅泽堡市。1956~60年在蔡茨(zeitz)担任装饰师和海报画家的学徒,随后在海利根达姆应用艺术技术学校学习直至1961年,接受专业的装饰和海报艺术培训图形设计,在此期间搬至罗斯托克(Rostock)/梅克伦堡。1967年加入GDR视觉艺术家协会(东德美术家协会),海报设计屡获殊荣。1987年和1988年,布特纳在科林斯堡(美国科罗拉多州)和拉赫蒂(芬兰)担任海报双年展评委。1992年,布特纳成为罗斯托克美术学院的院长。1993年,成为国际绘画艺术联盟(AGI)的成员。1994年,他参加了在埃森举办的幽默与讽刺海报展的策划团队。他也偶尔在罗斯托克技术艺术学校授课。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布特纳长期在罗斯托克生活与工作,而爱达邮轮公司的所在地也在罗斯托克,爱达邮轮实际上是聘请了一位当地的艺术家为其创作船体涂装。

菲利克斯·布特纳

二十余年来,布特纳连续为随后所有的爱达旗下13艘邮轮设计了涂装,现在这一系列涂装已成为爱达邮轮世界闻名、广受认可的形象化标志。2015年,时年75岁的布特纳在为当时最新建造的“爱达普瑞玛号”(AIDAprima) 邮轮设计涂装的同时,收到了爱达邮轮的生日祝贺:“我们代表整个AIDA团队感谢菲利克斯·布特纳20多年来的密切合作,我们非常感谢他作为艺术家的成就。”爱达邮轮总监迈克尔·昂格勒(Michael Ungerer)说,“菲利克斯·布特纳通过他出色的船舶绘画帮助塑造了AIDA舰队。”“爱达普瑞玛号”在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厂完成建造和涂装,使用总共342升、11种不同颜色的油漆绘制了微笑和眼睛,嘴唇面积150平方米,左舷和右舷的眼睛每只占地212平米,船体两侧的蓝色波浪占地330平米,整个绘画长度超过216米,超过了以前AIDA船队中的所有邮轮。这项任务开始时已考虑到船首更尖锐的形状,因为最终的结果可能总是具有三维效果。

“爱达普瑞玛号”的涂装过程

布特纳还创作了众多爱达邮轮相关和其他画作。有些相关画作可以在爱达邮轮上的艺术品商店或爱达在线商店上买到。

菲利克斯·布特纳和他的爱达邮轮相关画作

菲利克斯·布特纳的其他画作

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布特纳的艺术风格与他的两个经历(或爱好)明显相关。

菲利克斯·布特纳的绘画技法

一是爵士乐。自从1960年代初以来,布特纳就是狂热的爵士乐迷,他创作过有关爵士乐的海报、油画和图形,2019年还于“See more Jazz”音乐节之前在罗斯托克举办过主题为“爵士乐和音乐图片”的作品展览,并在吉他手乔·萨斯(Joe Sachse,1948年出生)和长号手尼尔斯·沃格拉夫(Nils Wogram,1972年出生)表演的音乐会演出中现场绘画。在布特纳的艺术作品中,强烈的线条、浓烈的色彩和丰富的幽默感显而易见带有爵士乐的风格。

吉他手乔·萨斯和长号手尼尔斯·沃格拉夫

二是石刻印刷。19世纪初,阿洛伊斯·塞内费尔德(Aloys Senefelder)开发了石刻印刷技术,石印术实现了拿破仑时代的印刷工艺和工业革命的目标,不仅为快速增长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彩色标签和包装,而且将海报作为副产品确立了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地位。由于采用了光刻技术,可以最好地实现粉笔、画笔或钢笔画的特征性效果。布特纳经过相关培训,从1991年至1996年与版画家HorstJanssen紧密合作。自2002年以来,布特纳在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有了自己的光刻车间。石刻印刷与邮轮涂装,在上色技术上明显具有共通性。

布特纳的光刻车间与石刻印刷作品

5.  爱达邮轮的船体涂装艺术 

回顾爱达邮轮船体涂装艺术的发展,可以发现现有的14艘邮轮,实际上只有6种船体艺术图案,总体又可分为4大类:经典级别的3艘邮轮涂装主要图案接近,仅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图中①②③);斯芬克斯级别的7艘邮轮与改装而来的爱达米娜(AIDAmira)涂装相同(图中④);亥伯龙级别的2艘邮轮涂装相同(图中⑤);爱达诺瓦(图中AIDAnova)的涂装为图中⑥。

爱达邮轮旗下的涂装类别

(一)第1类:AIDAcara、AIDAvita和AIDAaura(图中①②③),是爱达邮轮最早建成的3艘邮轮,均属于经典级别(Classic-Class,小型邮轮)。3艘邮轮涂装主要图案接近,仅在细节上略有不同。AIDAcara涂装眼尾线方,波浪短(粗),浪尾甩出若干水滴。AIDAvita涂装眼尾线变尖/长,波浪变长,围绕波浪甩出若干短弧线。AIDAaura涂装眼影开始端变平;外眼角尖/短;波浪更长,围绕波浪同时甩出若干水滴、短弧/折线。

AIDAcaraAIDAvitaAIDAaura

(二)第2类:后来连续建造的AIDAdiva、AIDAbella、AIDAluna、AIDAblu、AIDAsol、AIDAmar、AIDAstella,均属于斯芬克斯级别(Sphinx-Class,中小型邮轮),以及最新的一艘由旧船改建而来、属于米斯特拉级(Mistral-Class,中小型邮轮)的AIDAmira,(图中④),8艘邮轮涂装完全相同。眼影开始端变凹;波浪更长/细,曲折变多、节奏有张弛变化,围绕波浪甩出若干短弧线。

AIDAdivaAIDAbellaAIDAlunaAIDAbluAIDAsolAIDAmarAIDAstellaAIDAmira

(三)第3类:AIDAperla、AIDAprima(图中⑤),均属于亥伯龙级别(Hyperion-Class,大中型邮轮),2艘邮轮涂装完全相同。船名位置前移;网址字母变短。眼尾线长/略方,眉眼与波浪不完全顺接;波浪更更长,中前段开始向后颜色变浅;围绕波浪有若干短折线和众多小圆点;小圆点聚集为3群,前部圆点群与波浪、段弧线融合、中部圆点群由波浪尾延伸出、后部圆点群由网址延伸出。

AIDAperlaAIDAprima

(四)第4类:AIDAnova(图中⑥),属于太阳神级别(Helios-Class,大型邮轮),目前建成仅此艘,尚有2艘在建。此艘加LNG标。眉毛与眼影分离;波浪变得更长,线型变复杂。圆点群变小;尾部除圆点群外,出现呼应的波浪线。

AIDAnova

总体而言,爱达邮轮的船体涂装,在延续主题与形式基本一致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根据船型改变而换装的规则,而且确实表现出越来越繁复和丰富的趋势,只是尚未达到《今日美国》所说的“趋于狂野”——而在这一点上,邮轮业的其他追随者已经远远走在前面了。

诺唯真邮轮“畅意号”(Norwegian Getaway)的船体涂装,由美国艺术家DavidLeboLe Batard创作

诺唯真邮轮“逍遥号”(Norwegian Breakaway)的船体涂装,由美国艺术家Peter Max创作

诺唯真邮轮“极乐号”(Norwegian Bliss)的船体涂装,由美国艺术家Wyland创作

香港云顶邮轮的“云顶梦号”和“世界梦号”的船体涂装,均由中国旅英艺术家蔡赟骅创作

6.结语 

通过对爱达邮轮船体涂装及其背后故事的梳理,可以看到船体涂装这一新兴艺术形式,是如何与邮轮品牌、文学作品、历史文化、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家个人悄无声息、却又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的。理解了这之间的联系,再来欣赏爱达邮轮船体涂装,是否又会别有一番意味?

2016年,爱达邮轮已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17年通过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及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集团控股子公司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签订了2艘Vista级大型邮轮新造船合同(另加4艘选择权),第一艘新船预计于2023年交付。届时,爱达邮轮的“御用”船体涂装设计师菲利克斯·布特纳已有83岁高龄。爱达邮轮新船的涂装又会有什么新的故事,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由作者在202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水上研究所主办的“邮轮上的中餐新体验”WORKSHOP上所做的报告整理而来,可视为一篇爱达邮轮涂装设计小考。


作者:吕杰锋
编辑:丘耳





 往期推荐 


【303所】黄厚石:“十大要素”之变——从三篇文章初窥张协和设计思想






马晓飞:亨利.波卓斯基与美国当代设计理论研究

张磊:中国参加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史实新考与补遗




周博:“金石味”与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民族性建构

张磊:曼陀铃女郎:月份牌女性形象的跨文化移植与殖民意向再造
园:“技”与“美”的相向而行
张朵朵:风险中的具身知识:设计学知识介身地方传统手工艺的人类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