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上海银行,不躺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2 15: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昔日城商行“亚军”上海银行,的确该发力了。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海银行资产规模2.88万亿元,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的排名由第二位跌至第三位,前两位则分别为北京银行(3.39万亿元)、江苏银行(2.98万亿元)。

营业收入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银行营收为531.12亿元,分别低于江苏银行(705.70亿元)、北京银行(662.76亿元)及宁波银行(578.79亿元)。

要知道,上海银行曾经是仅次于北京银行的“城商行老二”。而如今,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还是营收、净利润层面,均被江苏银行超越。2022年,上海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22.8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在A股银行中位列倒数第六;江苏银行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3.86亿元,同比大涨28.9%,居于城商行第一位和总排名的第14位。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2022年营收与净利润也均反超上海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为230.75亿元,同比增长18%。

所以,造成上海银行丢失“城商行亚军”宝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1

相关数据“降降降”

2022年以及2023年一季报显示,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皆出现同比下降。

其中,2022年,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为380亿元,同比下降6.0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4.93亿元,同比下降28.23%;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1.63%。

2023年一季度,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为90.35亿元,同比降11.72%,下降因利息收入同比降1.4%,利息支出却同比增6.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7.08亿元,同比降15.7%;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为23.38亿元,同比增24.23%。不过,投资收益为5.02亿元,同比降76.21%。

另外,上海银行净息差也是逐年下滑,2020年—2022年其净息差分别为1.82%、1.74%、1.54%。

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标准为:“不低于1.8%(含)”为100分;“0.8%(含)至1.8%”为60分(含)至100分;“0.8%以下”为0分。以上海银行当前的数据来看,也算是中间位置吧。

当然,净息差下行的不只是上海银行,这已是全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了17BP(基点),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净息差首次跌破2%,且去年四个季度净息差呈逐季下行之势。


02

来自监管的“罚罚罚”

频繁被罚,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上海银行经营层面产生了影响。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开出的巨额罚单显示,上海银行被罚款9834.5万元。

对此,上海银行回应称,上述处罚涉及的业务发生在2019-2021年期间,部分业务按办理的时间进行了追溯。上海银行表示,该行重视监管检查与整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并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开展责任追究。同时,将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强化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机制。

从过往信息中能够看到,这已不是上海银行首次收到大额罚单。比如在其说到的2019-2021年间,该行便曾多次被罚百万,甚至千万。

针对近期被罚,上海银行表示对业务开展及持续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上海银行将持续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依法稳健经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对于净利60亿元的上海银行来说,被罚近1亿元或许真的没什么。但反过来看,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影响吧。

毕竟,被罚是表象,被罚的背后要探讨的则是合规问题。

银行业终究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时刻保有合规意识是其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

据过往媒体报道显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中,上海银行积极探索并构建金融科技体系下的风险管理模式,从传统风险管理向风险经营管理转变,包括建立以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KRI)、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LDC)三大工具为基础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在“三道防线”管理架构下,上海银行建立了覆盖全行的操作风险报告体系,建设操作风险与内控合规管理系统,开展协同管理,逐步形成“流程机控+管理协同+预警监控”的管理新模式,实现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升级。(此信息来自《每日经济新闻》2020年9月报道)

但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这一转变的成果似乎并不如人意。按照时间来看,似乎也是上述各种罚单较为密集之时。

对于银行业合规管理,监管层面在近日也有所表态。

今年4月19日,在第十四届银行业保险业合规年会上,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芝麻大的窟窿也可能刮进斗大的风”,一点点的违规都可能引发大的风波、海啸,一点点的差错都可能引发大的风险。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合规工作,要认识处理好合规与消保、创新、效益的关系。合规与消保此消彼长,二者就像“跷跷板”,合规抓得好,消保投诉自然会下降。合规与创新相辅相成,坚守合规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根红苗正的创新、有生命力的创新、经得起市场和监管检验的创新。合规与效益一失则万无,合规也能创造价值,不要算经济利益短期的小账,而要算合规长期的大账,要打造金融百年老店。只有人人秉承合规,走合规康庄大道,才能成为合规马拉松的赢家。同时,还要正视合规领域存在的形式合规但实质违规、面上合规但点上违规、被动合规但恶意违规等三类问题。

对于金融如何做好合规?王俊寿提出,要积极构建三条线:一是要有守住底线的思维。合规是底线,是生命线,更是生存线。要把合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支持合规部门的工作,强化合规部门的管控能力,把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牢牢根植在心中。二是要有各类防线的举措,包括机构自身的防线、行业自律的防线和外部监管的防线。三是要有行业高线的追求。

上海银行是不是可以借鉴借鉴?

除了内部合规问题,上海银行需要关注还有资产质量问题。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间,上海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17%、1.15%、1.14%,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然而自2019年开始,其不良率开始陆续抬头,2019年-2021年,不良率分别为1.16%、1.22%、1.25%。

2022年年报以及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上海银行不良率依旧为1.25%,与2021年末持平。

与此同时,上海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其去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为291.61%,和2021年年末相比下降了9.52个百分点。同时,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其拨备覆盖率在继续下滑,为286.84%,和2022年年末相比又下降了4.77个百分点。


03

持续发力不躺平

问题是问题,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毕竟曾为城商行梯队中的“老二”,上海银行总不会躺平。

从业务端来看,近年来上海银行在频频发力养老金融、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三大领域。如其所说,“致力为成为面向城市居民的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专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海银行零售客户2064.4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10%;管理零售客户综合资产(AUM)9681.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6.66亿元,增幅为7.40%;个人存款余额4896.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7%。

坦白说,数据并不差。但是和江苏银行比较,似乎缺少了一些“猛劲”。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零售存款余额555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1.21%,零售贷款余额604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7.67%;零售AUM在城商行中率先突破万亿大关,2022年年末达1.07万亿元,全年增长16.57%。

养老金融方面,上海银行立足本地,持续丰富养老增值服务场景与品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2022年,该行养老金代发2483.09万笔,保持上海地区首位。截至2022年末,该行养老金客户160.57万户,保持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市场份额第一;养老金客户AUM4,546.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0.44亿元,增幅9.13%,占零售客户AUM的比重为46.96%。截至2023年一季末,养老金客户AUM占零售客户AUM的比重较2022年末再提升6.49个百分点至53.19%。

财富管理方面,2022年上海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由2021年32.12%的增幅降至2022年的2.23%。不过2023年一季报显示,上海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环比去年四季度增长超过21%。


结语:

上海银行行长朱健在曾经的致辞中表示,“我们要将发展根基深植于实体经济,我们要将发展重心融入于人民之中,我们要将发展方式构建于数字之上”。

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上海银行能否重回曾经的辉煌,也不是没可能。


版权说明:无特殊说明,图片来自网络;无原创标识,文章为转载或者综编,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科技金融说》会在文章开头备注原标题、来源及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往期精选


金融&科技沉浸式服务“新市民”

从“E”到“D”,直击宇宙行数字化背后

商投并举,9万亿兴业银行的进击之路

有两个数据,建行与农行的差距在拉大

持牌消金中报PK:一骑绝尘or黯然神伤

直击建行【新金融】:纵深推进,生机盎然

向“确定性”进军 北京银行敲响【三大鼓点】

五大上市险企中报观察:疾风劲草,来日正长

撬动隐私计算千亿级市场!何以崛起,驶向何方?

多维度解码国有六大行半年报:本手为纲,韧性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