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云学习丨中国航空报社“云”端培训,我们收获满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4 1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学习
受疫情影响,4月20日—4月22日,中国航空报社主办2022年新闻宣传培训班“云”培训,新航组织各级文化宣传部门相关领导、文宣骨干、文化经理共90余名,在新航两个分会场培训点集中学习。



此次培训邀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中国航空报社的业内大咖,紧密聚焦媒体融合、新闻摄影、典型人物报道、军工企业舆情管理问题,进行了《媒介特质与融合创新》、《谈谈新闻人物的写作与采访》、《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报道影响力》等系统宣讲与实战分享。

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新航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翔实,开拓了视野,收获和启发很大,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学习收获吧!


103厂 原丽萍

授课老师有的幽默风趣,让人感觉轻松活跃,有的声情并茂,每一句话都深深打动人的最深处,每个人都倾囊相授,把自已多年来的写作经历和经验和盘托出。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了对于新闻人物的采访与写作,了解了怎么进行素材的收集和处理,懂得了摄影的技巧。另外,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文化宣传者,应该培养好自己对日常工作中发生事件的敏感性,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研究,写出最真实的新闻。


103厂 郜瑶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很多的写作技巧,懂得了在整理素材时要敢于对自已的劳动成果“断舍离”,在撰写新闻报道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人性的角度去讲述,追寻生命最鲜活的地方,给读者看到人物内心的逻辑,用真实生动的故事去打动人心;在接下来的宣传工作中,我要培养自己对事件的敏感性,注重观察,学会创新,用更好的文笔宣传身边的人和事。


116厂  韩芳

听到张严平老师讲的《谈谈新闻人物的采访与写作》,我重新调整了自己新闻人物写作思路,暗暗思考如何将所学所悟运用在实际写作中,要怎么写受访人物,要如何更贴近对方去了解对方的内心,才能最终做到“不要从概念写,要从内心写”!

课堂上讲到了采访的重要性,一篇好的人物稿件,采访的比重就占70%-80%,只有采访再采访、不断深入了解受访对象,知道人物的内心逻辑、为什么做出这些事。

面对面采访中,首先从感官上了解,再由表及里,通过沟通看其本质-内心世界;采访也需体验式,接近对方工作,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采访,顺着对方的兴趣所在,不要有功利性,在对方放松的时刻,体会他所感受;对于有壳有套路的受访对象,不要用官话,要换个方向打开局面,从更深含义上了解对方为什么这么做!


116厂  王嫚

对于人物的写作,老师告诉我们八分采访,两分写作。不要用华丽的语言来堆砌,不要用大家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来填充,不要用深奥的公式来举例。试着用真实的故事,对细节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内心感受,足以胜过毫无生命的赞美和歌颂。

在我们工作中,也会有很多关于对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由于我们单位大多是技术工作者,更多的是专业领域的技术信息呈现,面临的问题是受众群体中会有部分读者感到文章枯燥乏味,无法了解到人物的本身。这时张严平老师的那句“采访,采访,再采访!”会让我们有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不再盲从提笔去写,而是要重视采访的本身,不仅仅是了解他们的工作业绩和成就,更要重视对他们内心的提炼,把人物的最真实、最鲜活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真真正正使大家能够通过文章去了解人物本身,去感受人物内心。


116厂  张鑫

无论是撰写人物还是事件,一定要把自己当做一位采访人,一个倾听者,亲身体验式的去接触、去沟通,触摸被采访对象鲜活的、独特的新闻气息。找准主题,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带有结果性的预设,要多维度理解感知,塑造立体式,多方面的真实形象,通过共性,去呈现个性的方式,表现其独特非常之处,才能与读者产生“共情”,从而给读者带来真切的体验与共鸣。

热表分厂生产加工多为特种过程控制,即产品颜色外观,工作环境,设备湿度、温度、压力,岗位安全防护等,多方面存在特殊性,今后可抓住“特殊”这个字眼,挖掘日常工作中,突显出的人物、事件或流程,开展宣传报道。


134厂 武军
培训从新闻宣传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课程。其中既有提升报道影响力、融媒体、舆情控制等方面的宏观内容,也有涉及新闻摄影、典型人物报道等,具体实用的采访、写作技巧。通过这次宣传培训,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文宣报道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使我对文宣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尤其,在对于该如何讲好“新航故事”的方面,这次宣传培训,为我带来了很多启迪和借鉴,也更增加了我讲好新航故事的力量和信心。


134厂 张凤娥

通过3天授课,感受最深的是听了新华社张严平老师的通讯写作讲座,最受启发。当她讲到《向日葵》、《永远的巴山红叶》、《太阳照常升起》和《一辈子的共产党员》等,我仿佛身临其境。同时我也明白了写作的基本原则,一个好的稿件灵魂的“眼睛”是通过大量采访找出来的,而不是事先设定好的。针对不同性格有无“外壳”的人,用不同的采访方式深入到受采访人生活当中。中国传媒大学桂笑冬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摄影方面的一些入门知识及自己的一些亲身体验,在他声情并茂的言语中,我们能感觉到他对摄影的热爱,我了解了平时会议照片的拍摄技巧,知道了怎样取景能完美呈现效果,跟会议主体更吻合。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是光和影的艺术,好作品可以交流感情。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了写作与摄影的巨大魅力,我将更加努力,挖掘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件事。    


134厂 赵黎芳

参加此次新闻宣传培训班,在三天的学习中收获满满!“转变意识、转变需求、善用新媒体”,这是我们基层文宣工作者应树立的努力方向!融是趋势,融是过程,探索融合创新,以“文”为核;以“视”为新;以“融”为难;以“视”为主;以“糅”为特,媒介特质于融合创新课上,这些内容深深撞击着我的思想。一次培训,一次成长,一次收获。感谢给予我们基层文宣工作者学习的机会,我将持续理解与感受“正”与“新”的实质,全力以赴做好宣传、融合、传播工作。


豫新公司 田丽芳

为期3天的学习培训,了解到了如何把控多种途径的宣传、如何写人物报道等内容。

宣传的标题很重要,能够给人以足够的信息表达,从而吸引受众群体阅读的欲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将对宣传标题更加上心,从标题上展示重点信息;

新闻对图片的选取,要突显整体宣传内容,也要有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在我以前提供给宣传稿件的照片,有时候因为光线、选景角度等问题,一张照片虽然是真实现场的,但整体环境昏暗、人物偏离整体照片、人员不全等等很多这类问题,这次也是深刻认识到图片对宣传报导有着很重大的影响,不可以用真实现场来抹杀照片选取的重要性。


豫新公司 刘佳

有幸参加了中国航空报社2022年新闻宣传培训班,与全国各地公司新闻宣传通讯员们一起认真学习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写作技巧以及摄影基本技术速成,授课老师的精彩讲座和经验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深受启发。

通过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和摄影技巧,强调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如何把握新闻价值。我认为新闻写作和摄影技巧只有实践才能熟悉,在失败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用心观察身边的新闻,才能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我们身边的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实践写作和摄影技巧,记录下每个精彩瞬间。


平滤公司 赵嘉伟

3天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宣传工作的新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现阶段如何用有限的宣传渠道进行发展和创新有了一些思路。其中,新闻摄影、典型人物报道和采访写作等课程都能快速提高大家的能力,提升公司宣传报道的质量,而融媒体方面的学习则是进一步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作为公司公众号编辑,下一步我将结合学习内容,积极创新形式,争取“出精”、“出彩”。


平滤公司 夏春菊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自媒体时代,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能引起媒体的极大兴趣。我们要积极宣传正面、阳光的事迹,同时也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

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多的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描写人物不深入了解、语言词汇量满足不了宣传的需要,宣传报道不能很好地做到断舍离、会议摄影拍摄角度、选景构图等都存在很多改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多看、多学、眼勤、嘴勤、手勤。


平滤公司 陈敬儒

经过三天的培训,我明白了,想要写得好,就得采访!采访!再采访!说的通俗点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用心去感知身边的人和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寻找生命鲜活本质,通俗表达,以情感人!用讲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不要总结。

平时不忙的时候,要多用拍照或做笔记的方式收集素材。也学到了一些拍摄技巧,多拍一些有效、有趣、有内容、有意义的照片。平时收集素材多了,下次写作的时候不会觉得脑袋空空、没啥可写。

了解了融媒体,以及融媒体改革和创新,新闻用报纸、收音机、电视到现在的多媒体(多模态视听合一)等形式展现,是发展趋势也是继承创新。生活在变,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豫北公司 罗晓庆

本次培训印象最深的是秦珍子老师讲的典型人物报道,认识目前对人物报道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采访不深,对人物缺乏认识等,通过学习,了解了人物报道质感的四个维度:真实、动人、立体、可读。

结合所学,在今后人物报道中,首先要从各个角度、各个渠道去了解受访者,多听大家的声音;对受访者要深入了解,多交流;找主题时找准定位,不能泛泛而谈。


豫北公司 曹永漫

在新闻摄影(静与动的决择)课程中我明白了在新闻宣传时不只要强调文字报道,图片摄影也很重要。图片拍摄时注意空间变化可以采用远、近、全的构图方式,视角要丰富,人物拍摄时要注意人物状态和角度,确保体现人物特点、人物形象端正、照片无歧义;

平时在新闻宣传报道要注意把控照片质量,会议拍摄要注意空间变换,视角不能太单一,注意要有整体有特写。


豫北公司 华子为

采访人物要花时间多聊,对于不善于表达的人,可以采用体验式采访的方法来理解人物的想法和情感。采访不必太严肃拘谨,要像朋友一样聊天,了解人物兴趣生活。知道人物做了哪些事,体会人物为什么做这些事。要打破人物的“外壳”,深入理解,从人性角度采访。写作时要有中心,有侧重突出的点。用故事说话,用细节说话。


巴山公司 王小蒙

此次航空报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解答了我在日常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一个报道不精确、不深入的症结所在就是采访不到位。七分采、三分写,只有足够的材料搜集和信息的掌握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精准的输出受众想要关注或未知的信息。

1.要深入一线,走到人物身边,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挖掘出人物共性中的个性,避免一篇报道谁都可以用。

2.要提前策划,无论是一篇报道还是一张图片,都要提前构思所要传达的信息。

3.要提升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日益便捷,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化,要将能力提升放在日常。


巴山公司 李宾

通过培训老师所讲的人和事,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了一个又一个鲜活感人的人和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让我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所具有的独特影响力,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通过影像、文字描述等方式充分展现了事情发生时震动人心的时刻和画面。

新闻工作者有效的抢时间、抢速度的工作方式也应该应用到技术人员面对技术问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我们更应该争分夺秒减少因技术问题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在与一线员工交流时也应借鉴采访时所应用的沟通技巧,尽力消除理论与实践的隔阂,减少因无效沟通引起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总部直属  赵丽亚

通过聆听了精彩授课,对媒介特质与融合创新、新闻人物采访和写作、新闻摄影、媒体融合下如何提升报道影响力、人物报道如何打动人心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传媒大学的桂笑冬教授讲解的新闻摄影中动与静的抉择,着重强调日常摄影“五有”:有效、有趣、有内容、有准备、有意义,通过图例和范文做融合,使我意识到摄影效果展示在新闻传媒中的重要性。作为电控研究所的一员,结合工作实际,在过去摄影中存在的疑问,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有了很深的感悟,使我对写文章和拍摄的兴趣感上升到了一种责任感。

让我深刻感受到新航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用心感受和感知周围的一切事物,并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写作知识。



总部直属  董旭鸽

在这三天的“云”培训学习中,专家老师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分享自己对于文化宣传的理解以及宝贵经验。

以前我对于自己作为文化经理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不是非常的清楚,参加了这次培训之后,对于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的答案。让我对于文化经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发一篇文章或者写一篇稿件,而是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宣传新航文化,更好的推动新航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稿  编辑  校对/王文杰

审核/张同昌    监制/宋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