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攻略|薛定谔的经典白,招行信用卡应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2 14: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个星期,招行终于发布了新的高端信用卡礼遇,延续招行在高端卡方面求稳的风格,基本上都是微调,变化不大。

记得前些日子整理各家银行财报的时候,有读者曾经问起,招行活动不多,为什么还能稳居第一?可能答案就在一个稳字,无论是服务,还是权益。想起来蓝翼似乎好久没有聊过招行的卡,那今天就来说说吧

招行的信用卡分哪几类?


招行的卡片分为高端卡和大众卡。大众卡主打一个卡面精美,权益则大同小异,主要分为标准卡系列,像金葵花、运通卡等等;另外就是合作联名卡,比如京东 PLUS 联名卡等等,以及卡通/粉丝卡。后两者在开卡礼上有些不同:比如招行京东 PLUS 联名卡送两年的招行 PLUS 会员;而像 Kitty 猫、哆啦 A 梦、海贼王这些,则是用一些周边甚至皮肤来吸引新老粉丝群体。

大众卡这块没太多可说的,蓝翼一直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就行

我们重点来聊聊高端卡,那么从低到高说吧?

由于招行的经典白名头太响亮,大家想进军招行高端卡第一个就会想到它,以至于招行过去试图在经典白之下「试水」入门高端卡都收效甚微。不过近几年推出的自由人生貌似有戏?因为蓝翼觉得自由人生卡是替代精致白的一个产品,鉴于它的进阶卡 —— 经典白已经处于一个「薛定谔的猫」状态。很多人申请经典白,但是却一直无法通过,因此只能求其次,试试自由人生白吧。

而经典白自然不必说,是蓝翼的信用卡攻略里年年上榜的卡种。接下来是运通百夫长白和银联钻石卡,作为招行刚性年费的卡种的入门款,交了 3600 元的年费,必须能打!

接下来的无限卡则是以招行健身和休息室带人为目的的一张卡,百夫长黑金不说啦,超纲~

招行整体产品矩阵,大家可以参考下图: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选择招行的卡片呢?

招行的选卡策略


蓝翼认为,招行的优势有两个:

一个是账单合并,因此像金普卡这种申请基本无压力,可以自由选择。加上招行在 IP 联名上做的如火如荼,谈了好多合作,像小丸子、航海王系列、宝可梦系列等等,所以好多卡面收藏爱好者经常一不小心就办了一堆。不过这里蓝翼需要提醒下:招行的大众卡没有终免年费的卡种(外币单币种除外),需要一年消费满 6 次。因此别忘了每年消费几次哟。

另一个则日常活动不限卡都能参加。这得益于掌上生活 App,招行很早就把它从信用卡管理的传统定位脱离出来,变成一个集刷卡活动、商圈优惠为一体的消费金融 App。从最早的 5 折餐饮(虽然现在已经抢不到了),到现在的商圈活动,只要有招行卡就能参与优惠。可以说,对于大多数招行活动来说,只有持卡人、非持卡人的区分,至于什么卡差别不大。

因此总结一句话:金普卡随便办,差别不大,就是要留意刷够免年费的次数。

而如果不满足于金卡和普卡的日常活动和优惠,追求更多的权益,那么就首选自由人生白和经典白,因为这两张是招行可以通过消费免年费的卡种。可以看出,自由人生是在经典白基础上的「精简版」,它只需刷够 8 万主卡消费即可免积分,但是没有里程兑换,以及 CIP/体检/洗牙等等,不过也无需攒够 1 万积分来兑年费。大家倾向哪个呢?

接下来是百夫长白和银联钻石,这两张刚性年费 3600 元的卡,到底值不值得呢?蓝翼选择用同样是 3600 元年费的经典白作为参照。因为蓝翼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发现真的有经典白用户一直在交 3600 的年费,从来没用积分抵扣过。所以看来在招行和很多持卡人看来,这三张卡或许是同等级的?

三张卡的权益比较参见下表:


可以发现,百夫长白金和经典白是一脉相承的,百夫长白金就是经典白的升级版,无论健康服务还是生日积分,百夫长白金卡的权益都比经典白金卡更优秀,但同时也有着年费刚性,不能用积分兑换的问题。

而银联钻石卡则是升级自银联白,没有健康服务,没有高尔夫,甚至连生日积分也没有……但是它有一个最具价值的权益:每年 4 次的儿童机票,对于有娃一组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钱。而且银联钻石卡可以和经典白金搭配,也是不错的选择,大家觉得呢?

招行无限卡虽然年费高达 1 万元,但是也有人认为 12 次/月的五星级酒店健身「超值」,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至于黑金卡,请土豪先吃……

结语


整体梳理下来,大家可能会发现,招行信用卡之所以财报数据非常稳,得益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高端卡的稳,近年来高端卡降级已经不是新闻,但招行却没有在这方面让步。无论是作为入门级的经典白金,还是刚性年费的百夫长白、银联钻石等等,基本都守住了。这也使得高端用户群体比较稳固,没有出现大范围流失。

其次,则是借助掌上生活 App,发力入门大众群体。虽然信用卡爱好者经常吐槽,招行活动一年不如一年,也看不上招行逢年过节就搞的抽消费券活动,一次几毛钱。但如果你换个平台去看,铺天盖地都是去掌上生活抽消费券的广告,君不见某红书上,连吃播博主都会在啃汉堡的间隙,插一段掌上生活的广告,这也让招行收获了一批年轻的新客户。而且线下商圈推广的优势也不可小觑,无论是餐厅桌上的传单,还是各地的商圈群,都成为招行拉新促活的重要手段。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隐忧。毕竟奔着着几毛钱优惠券,头脑一热就冲了的年轻群体,成为招行甚至信用卡忠实客户的转化率到底有多少?蓝翼在此存疑。因为互联网的其它支付手段,在这种小优惠拉新方面明显更加擅长,而且他们还掌控着消费场景的绝对优势。

如果在产品、活动布局上面,仅满足于小羊毛带来的「新」和绝对高端的「老」,而忽略了中间的成长阶梯,没有足够的活动和权益去带动新客转化,在类似出境等潜在垂直领域也没有更深的布局,那这种迭代中的优势能维持多久,可能是招行真正需要考虑的吧?

大家对此有哪些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呀。


欢迎 关注 和 收藏 蓝翼的公众号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