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记忆】除了吃月饼,过中秋还有哪些需要讲究的仪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9 0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作为中华民族沿袭千年的传统节日,中秋承载着人们对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美好期盼。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吴刚折桂的古老传说,以及祭月、赏月、品月饼、赏菊赏桂、饮桂花酒、燃灯等中秋习俗,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为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多样的色彩。

那么,中秋节有着怎样的由来与演变?过中秋有哪些需要讲究的仪式感?跟着市档案局(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动画视频《花好月圆人寿》(根据丰子恺作品改编)

(视频时长27秒)


金山农民画《赏月》 陈德华 作



中秋节的历史变迁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变而来,逐渐发展为流传几千年的敬月之风与祭月习俗。而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


隋唐时代的繁荣,逐渐激发了民间在仲秋祭月时节的玩赏之风、赏月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诗歌勃兴,科举开考,无数背井离乡的学子,在丹桂飘香的时节由“举头望明月”的月神祭祀,由纪而祭,由祭而庆,人们并不十分刻意追求在秋夕祭月,所以,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日,就成了秋月祭赏之节最佳的选择。


唐代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月兔捣药壁画


唐宋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也为民间所效仿。到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节日。但宋代山河破碎,外敌侵扰,中秋的节义有了更不一般的内涵,中秋的圆月弥足珍贵,“团圆”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出来。


“祭月”与“团圆”,才使中秋节的习俗内涵变得完整而更富意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祭月情感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期盼合二为一,奠定了中秋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

由此可见,中秋节是“祭月节”,也是“团圆节”。


宋代马远《月下把杯图》

中秋习俗:拜月请神


中秋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明亮与圆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祭拜月神(民间也叫太阴星主、月姑、月宫娘娘),祭月的人家先朝月出的方向,设下供案,陈列一些应时的瓜果,再加上清茶、素油、月饼、糖果等祭品,等月亮升起,便燃烧斗香(斗香是以线香编成斗形,中纳香屑),全家人恭拜。


月光菩萨(敦煌莫高窟第384窟)


民间传说,一到中秋,诸神都出游赏月,他们也乐于到人间和凡间的人们打交道。这些神明中有篮神、桌神、月姑、八仙等,据说请到了神明,可以造福人间,消灾避难。当然,这不过是一种神秘而有趣的游戏而已。


既然天上神仙在中秋节这天都要下到人间凑热闹,人间自然也相应地有欢迎的表示,于是各地都有一些娱神的节目。如福建、安徽等省的一些地方在中秋节这天,人们扮演杂剧以娱神。八月十五这天恰巧也是土地神的生日,人们在过中秋节的同时,感于一年辛劳,收获在望,自然要酬谢土地神和暗中保佑自己的祖先。


《周权仕女人物册》中描绘的江南地区烧斗香场景


古人是崇拜月亮的,每当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时,人们就要借助圆圆的满月,来祈求自己家庭团圆和睦,吃圆圆的月饼,喝甜甜的桂花酒。这时是不分男女的,大家同吃同喝。每当这时,家庭中的女性便要祭祀太阴星君,拜月亮。未婚女性拜月也希望那位传说中专为男女青年姻缘牵红线搭鹊桥的月老儿,为自己牵上一位如意郎君,过上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已婚妇女则希望有着神秘莫测才能、同样是女性的太阴星君能够保佑自家夫妻和睦,儿女孝顺,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1900年代上海《东亚杂志》(East of Asia Magazine)中刊登的中秋风俗图


中秋习俗:品尝月饼


中国城乡各地的民众,乃至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侨胞,中秋节这天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民间谚语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一个象征。


1963年9月25日,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购买月饼的顾客。新华社记者顾松年 摄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那时月饼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逐渐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明代《西湖游览志》:“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作为祭月的月饼,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必须在月神“享用”祭品之后才能吃,神主享用后,祭者以“馂”的环节,就是“神仙吃后剩下的残羹剩肴”,来结束整个祭祀礼仪,从祭月到分食月饼,是汉民族中秋节祭月的完整习俗。中秋节之夜,人们以月饼、西瓜、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在月神“享用”后人们再分切月饼。


上海人喜爱的苏式鲜肉月饼


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独具特色的祭月用品。如月光纸和兔儿爷等。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这种月光纸,上部画有月光菩萨像,下部绘玉兔捣药及月宫图案,到了清代改称“月光马儿”。另有一种是一种兔首人身的泥塑,叫兔儿爷,它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既是祭品,也是中秋的儿童玩具。 


中秋习俗:走月赏月


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赏月又叫玩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唐时文人便有赏月的习惯,至宋代正式形成中秋节。《东京梦华录》有记载,古时中秋游赏,形式丰富多彩。富者多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良辰、美景、美酒、美食,佳节尽欢。


中秋月皎洁明亮,晶莹夺目,清爽明澈,也是人们开展多种游乐活动的大好时节。例如玩兔儿爷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在广东则有“树中秋”,各家用竹条扎灯,形状多样,夜间点燃,相互连接,用绳索系在竹竿上,然后挂在高处以庆中秋;在闽南则有“烧塔仔”活动;在江南一带,因为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夜半湖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湖光看串月”“走月亮”也是一件人间美事。


中秋夜妇女携伴“走月亮”


清末民初,中秋之夜晚,上海的“陆家石桥”,桥上游人如织,争相观赏,桥下皎月倒影,被荡漾的河水摇曳着,一会儿散作晶亮的碎片,一会儿又聚作洁白的“玉盘”,自成一道美妙的风景。李行南《申江竹枝词》里收有“石梁夜月”的描写:“携伴良宵出城去,陆家桥上月如霜。桂樽环饼答秋光,处处氤氲朝斗香。”“走月亮”过中秋,有境界自成高格……


1960年代上海的舞龙队(上海市档案馆藏)

中秋之夜,明月如水,人们还以燃灯助兴,以为娱乐。中秋燃灯之俗,其盛仅次于元宵节。中秋花灯品种繁多,中秋灯市各色花灯争奇斗艳,中秋猜灯谜,也是民间喜爱的中秋娱乐。有的地方还有西瓜灯、橘灯、柚子灯等中秋燃灯。有些地方,还有烧斗香、树中秋、烧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让中秋更添喜庆与热闹。


2023年中秋节到来之际,豫园举办的“仲秋月神游”活动

资料:市档案局(馆)“档案春秋”(作者:仲富兰)

编辑:陈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