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伊利格力海控长电中报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3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黑黑。


照旧先聊两句市场。


8月的PMI数据出来了,结果仍旧是不理想。在8月24日大跌的时候,我就有这种预感,指数向来是PMI指数的前瞻,果然如此,一起看看PMI的近期走势图:

大家看看和上证指数的走势图是不是很像。


从基本面讲,目前仍然是处于弱复苏之中。特别是9月以来,因为旅游季结束,各地开学之后,疫情迎来了一波反弹,目前主要都是BA.5分支了,传播力更强。导致消费场景缺失,大家的信心略有不足。

可以明显看到,从8月27日到9月1日又一波明显的上升,目前估计到中秋节左右能差不多降下来,这一波BA.5的冲击算是暂告一个段落了。但是也不能一直这样啊,还得加快药物的开发才是治本的方法,现在全国防疫的支出已经很大了,如果把这部分钱拿去开发药物,相信应该也差不多开发出来了吧。


另外近期美元指数创出新高,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各国货币纷纷贬值,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直在加息,下一个窗口在9月20日。目前最新的加息预期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对半开。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但是美国经济衰退,需求下降,利空出口贸易。所以宏观因素看看就好,普通人基本可以放弃预测。


上面是当下的时代背景。

说回市场,大家猜猜本周涨最好的行业是哪个?

房地产。房地产ETF本周涨幅为1.25%。

现在经济不好,资金就博弈救市政策,之前越经济不好,越赌还会有后续政策出台。现在几个处于困境的行业,龙头股价基本跌不动,不光跌不动,还会涨,比如房地产的保利,基本是震荡向上的走势;酒店的锦江;旅游景点的黄山旅游等。

从市场来看,这些困境标的的安全性远大于赛道股,风险回报比更佳。


另外点一下赛道,22年初的时候其实我一直有隆基、中环,后来在前一波盈利之后就卖出了。原因就是估值太贵了,性价比不高。我之后也是提示不看好新能车和光伏。这一周巴菲特二度减持比亚迪,相信对各位的持股信心有比较大的打击。人家拿了十几年,赚了几十倍应该的,在一个景气高点卖出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毕竟持股量太大,高位慢慢减,原因我猜就是目前新能车的渗透率,目前中国已经达到了差不多30%,增速最快的时间点非常近了,最快在明年一二季度,增速就会大幅下降,所以,作为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不可能真等到渗透率在50%再减持,这个预期空间要留出来的。说起来比亚迪我去年270买的,年后一波涨到300后我就止盈卖出了,原因就是万亿比亚迪近二年基本就是顶,目前看不到像特斯拉似的订阅收费的开展,作为制造业,估值高不了,请各位查查美国汽车历史可知一二,到了稳定期基本就10-20倍左右市盈率。目前看来有可能又跌回270。


就像腾讯的南非大股东,腾讯这些年高速成长,基本不卖,但是由高成长变成低速成长或不确定性加大后,就果断开始减持。


当然整体来说,我个人观点是不悲观,也不乐观。继续等待一些事情的明朗,而目前市场估值讲,股市仍然是回报率最高的地方。见下图:

---------------

伊利在法定财报披露日最后一天披露财报,单独看第二季度,2022Q2收入同比11%,扣非利润9%,相比2022Q1收入的13%,扣非利润的25%,双双下滑,伊利作为必需品,在消费下滑的大背景下,还能保持住双位数的增速着实不易,但资本市场不是讲情怀的地方,市场先跌为敬,但是我认为如果这一次因为宏观经济基本面原因能跌到20倍估值左右,相信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年化投资回报率能达到15%应该是问题不大的。我是从历史估值角度来讲的,对于这种必需消费品龙头来讲,看历史估值是较为有效的投资策略。

伊利股份近十年TTM市盈率走势图

伊利有几个业务表现不错,液态奶是基础,安慕希高端奶发力,再加上今年奶粉、奶酪逐渐铺货,也是极不错的,目前乳业中,逐渐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格力电器,我的老朋友,中报其实我感觉大概率能超预期,毕竟今年夏天南方有多热,之前我也提过,中报披露后不负众望,实际业绩是2022Q2收入同比3%,扣非利润同比42%,而2022Q1收入为6%,扣非利润为14%。今年二季度的利润已经达到了疫情三年来的最佳水平,快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了(2019年最高单季度利润达到82亿)。目前仍然不超过8倍的市盈率,分红高估值低,完全符合格雷厄姆低估值高分红的标准,今年200亿的利润目标基本稳了,那么股息率至少5.5%以上,以前也分析过。

格力现在不仅仅是卖空调的,还有工业、暖通设备、生活电器、洗衣机、冰箱、新能源格力钛、储能等业务,当然其他业务目前还未成长起来,但有空调作为基本盘,目前的估值,等待其他业务慢慢做起来,完全是合适的。

甚至包括董大姐本人的问题,在目前估值下,都不是主要矛盾了。目前的估值才是“牛鼻子”问题,足够低估可以包含其他问题。

目前格力仍然处于十年估值低位。


中远海控,我关注它,就是因为分红以及后续分红的分配计划。先说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2478亿,短期长期借款加起来大概360亿,也就是说扣非有息负债,公司净现金2110亿左右,而公司目前市值2145亿,也就说如果公司现金价值就有当前市值,其他的轮船港口资产白送。时隔多年,终于看见格雷厄姆所说的市值小于净运营资本的公司。这是资产情况,这还不够,公司的分红终于落地,中报每股分红2元,以周五收盘价计算,A股股息率达到15%,港股更是有惊人的接近20%股息率。这还不够,公司公布了最新的分红回报方案,未来三年现金分红可达到30-50%。而2022年中报的现金分红比例在49.97%,较好的执行了承诺。而海控仍然在源源不断的赚取现金,今年下半年大概率可以赚500亿现金,有理由相信在2023年,公司披露的分红仍然可以值得期待。也就是说如果以现价13.32元买入海控,你在2个月内可以得到2.01元每股的派息,你的成本就变为了11.32元,在明年5、6月仍然可以收到1.5-2元的股息,成本又可以下降到10元左右。而2023年按照运价下滑的幅度,公司大概率仍然可以赚到一年300亿左右的利润,而这时候如果按照正常分红大概可以分得7、8毛,股息率仍然可达7-8%,而上面的假设均是运价一直处于下滑的局面。而现在的海控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国远洋了,当年远洋亏损最大的业务干散货已经完全剥离出去了。现在的海控已经可以和马士基等集运巨头看齐。而海控A股市盈率降到了罕见的1.8倍,港股更是罕见的1.22倍。即使未来股价完全不涨,以现价说,个人认为10年内仅靠分红就可以完全赚回本金,之后的分红就是完全纯赚的,而海运是一个可以永续经营的业务。基于以上信息,个人认为海控完全具备低估值高分红的条件,同时业务是有一定底线的,是符合《聪明的投资者》标准的投资标的。所以,我买了点观察仓,仅为个人投资记录,切勿跟风,投资有风险,可能继续再跌20%。


最后聊下长江电力,之前我一直推荐大家作为投资的压舱石的,中报业绩仍然是极好的,无可挑剔。由于之前已经披露发电数据了,中报再看下实际业绩,收入2022Q2同比41%,扣非净利润同比72%,相当的好,当然来水有枯有丰,三季度估值不太行,但有二季度的业绩保底,今年的业绩增长基本上稳了。再加上未来注入的两座水电站,明年业绩增长可期,详细可见之前的文章《印钞机加码——长江电力增发预案点评》。年初至今,长江电力还涨了8.82%,大家可以看看指数,看看自己持仓个股,可有几个超过长江电力了,而且长江电力持股体验特别好,几乎从不大涨,也很少大跌,这样免得大家情绪被波动影响频繁操作犯错了,可以稳稳的享受投资收益。年化10%可能很多人看不上,但是你问问自己身边朋友,有几个个人投资收益能年化10%以上的?


今天就聊这么多。

全文完。

谢谢观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